朝散大夫使持节韶州诸军事守韶州刺史上柱国陈府君墓志铭并序 第一行。 乡贡进士黄楶撰第二行。 呜呼!陈府君罢牧韶阳,挈家东还,遘疾,终于道,丧及乎故里。其姻家有济南五经, ![]() 府君。府君为儿时,便知不以沙土戏玩,歧嶷有志,欲大其门。求司马子长而下三家书,外其身以穷之,第十三行。 披卷释然,洞得心髓。裴公乂帅闽日,尝大器之。命与子弟处,子弟即故相国公坦也。年中乃西第十四行。 与计偕,以发泄奇蓄。遇公道大开,声光崛振。仅及举,遂擢高科。特尤重其名,榜下授秘省正字。后历第十五行。 调授泾阳尉,后又尉奉天、江夏令、其同寮以道相知许者,莫匪名贤。鸣玉锵金,迭登朝右,不可殚纪。第十六行。 顾公汩没常调,皆不自平,欲拔在班行间。公切于问安,坚乞一官还家。遂授此府长史。第十七行。 朝彦嘉之,相率以诗为赆,绍溢缃帙。到今街童巷妾,亦能荣而歌之,未去于口。公及释夏服,第十八行。 久之,方起茔陇。会故相国裴公时节制襄川,章行业上闻,遂授春州刾史。公既莅止,以第十九行。 公为家,以民为子,抚而理之,咸饱其赐,如乳饭口。朝廷能之。复命牧韶之人,复若春之人,礼让大兴第二十行。 于蛮貊,风谣洋溢乎远迩。咸曰:“吴隐之之投香,玉子贡之止水,盖异迹而同德耳。”公前娶于汝南,第二十一行。 周氏,奉嫔君子,内助弘多。不幸中年,与物先化。后娶于范阳卢氏,封范阳县君。皆华族令仪,兰芬玉第二十二行。 映,中馈增辉,他族取则。汝南夫人有女四人,长适于济阳蔡漪,次适于汝南童珣,次适于高平邵殷,第二十三行。 次适于彭城刘极。皆抱器怀才,为州里推美,而后在瑀席之选焉。范阳君有子一人,曰渥,有女二人。渥第二十四行。 天与英敏,志专传业,居丧逾礼,孝感有闻。吾知敬仲之风,其将复振矣。弟二人,仲曰处,性冲厚,时第二十五行。 誉畅茂,恩授幽州昌平县令。季曰诲,举进词学优富,流辈多宗之。命不偶时,累战失捷。郑司空第二十六行。 愚辟署南海掌记,试秘省校书。亲舅全正鸿少卿,次全交,前开元礼,见任河南清县主簿。内弟知第二十七行。 新三礼登科,见任陕州司马。皆搢绅上流,当代名士。故具于是,以明中外之盛耳。噫!公之名德富第二十八行。 于身,功利流于人。朝廷方将大用之,以为诸侯标镜,位仅止于专城,身奄谢于南陬,得无痛惜。第二十九行。 哉!时享年八十有三,葬于侯官县葛崎之先茔,礼也。黄氏子既伸白其道,乃掩袂荐之以铭曰:第三十行。 中空第三十一行。 鸟有凤,兽有麟,虽居处之非异,盖凡圣之非伦。山为波,石为尘,遗耿光而泯第三十二行。 附录:道光乙未孝廉何则贤修墓记 唐朝散大夫、使持节韶州诸军事、守韶州剌史、上柱国昌言陈公谠墓,在侯官西关外葛崎山,乡曰坑南。道光二十年仲春十有九日,余友高君峻及其季东光、汪君启元、卢君庆昌,闻土人得公墓志,亟摹而读之。嘱余检《通志》、《郡志》,传在孝义,盖据明何乔远《闽书·英旧传》而成者。所至有善政,谦恭仁教,称美乡邦,古之名贤也,墓不可以不防护。因集议修整,遂于明日,偕高、卢暨陈君宗莘、郑君章煜到山省视,遍询志铭所得处。荆榛蒙翳,沙土掩蔽。雇工即其前数武,攘剔涤除,深几寻尺而坟见。为圹三,于志合。佥谓名德显晦,固自有时。而一抔埋骨之区,非修筑而表章之,其不为樵采村氓之所侵也仅矣!昔陈观察墓修于李封翁范,郑少谷墓修于知福州府吴公六一。古贤首邱,其防护固有司及都人士责也。剌史时代与观察相次,先少谷数百年,孝义之美,足匹忠勋。其坟茔固宜有神灵呵护之。时历千祀而掩者复彰,不其证 ![]() 道光元年,吴方伯荣光建凤池书院,首延翰林院编修赵师在田掌教。师好古书、字、画、篆刻、碑铭。书法出于苏、黄,仍能自辟门径。乙未为苍书《清邃阁论诗》八帧,次年即捐馆。其真迹与莆田郭尚先大理并重。院壁宋《李撰埋铭》,亦师手嵌。碑石薄小,恐日久被人攫去。今录其文于左:宋故左朝议大夫李公埋铭 先考讳撰,字德修,世出陇西。始祖本唐,徙居闽粤。其后居于福州怀安县。三举进士,崇宁五年科第。官累迁至左朝议大夫,春秋七十有七,于绍兴十七年三月十五日得疾,终于正寢。娶宜人林氏,男四人,曰铸、曰涛、曰 ![]() ![]() 侯官杨雪沧孝廉浚,博览群书,家多秘本,著述甚富,尤究心轶事。得宋陆侃墓志,楷书似禇欧,婉秀可珍。侃为宋儒林拙斋婿。宋知肇庆府陆公墓,楷书碑首宋知府朝请陆公墓,公讳侃,字和之。其先自光州固始入闽,今为侯官人。曾祖衍任朝请郎,累赠金紫光禄大夫。祖守,任尚书郎,累赠大中大夫。父 ![]() 同治甲戌,杨孝廉浚、林孝廉祚曾得《宋宣教郎余公孺人张氏墓志铭》,嵌于乌石山南致用书院。 宋宣教余公孺人张氏墓志铭篆书碑额径二寸 宋宣教郎余公孺人张氏墓志铭 迪功郎新羌监潭州合同茶场张文虎撰并书 甥、迪功郎新瑞安府府学教授赵桂芳篆额。予长女适太宰余卫公四世孙讳充国,字汉佐。曾祖日章,朝散大夫、徽猷阁待制,祖在蒙,故宣义郎、湖南帅机。父必遂,妣安人曾氏孺人,曾祖廉夫,故迪功郎,祖纶,故国子进士,父瑀,故迪功郎致仕,母林氏见封孺人。予先君致政,与母孺人以艰苦立门户,教二子读书,不使预家事。女弟居长,未及笄,能为父母综理纤悉,予家赖之。致政酷家此女,为择佳妃。知宣教公贤而早孤,事母兄以孝敬闻,年二十三嫔于余,奉姑安人曾氏,孝于在室时。宣教亦尽以家事属中馈,相敬如宾,生男二人:德玉、振玉,女一人。初,宣教兄娶邢氏,相继捐馆。无子,母夫人念念不置。及女弟产第二男,乃喜,若释重负。方逾年,女弟以产疾下世。姑曾氏哭不绝声,宣教亦誓终身不更娶。后十二年,宣教忽感微疾,不起。诸甥零丁孤苦,亦惟予母孺人□扌□□□皆成立。长男德玉娶州钤洪公震之女。次男振玉出继叔□,□都厢张公豹变孙女。女一人纳知县曾□之孙曾知逊,聘礼未行,皆予母孺人实经纪之。呜呼!予哭女弟二十余年,继哭宣教又十余年。逝者如斯,诸甥皆成立矣。兹窃第还侍,喜二甥能叶力成负土之役,且求予铭。予惟弟能敬兄敬天,不独使已有后,而且使其兄之有后。予女弟四人,皆无子,甥于予者有二焉。盈虚消息,是盖有数。予于宣教孺人,夫奚憾?宣教生于嘉定壬申,卒于景定庚申,享年四十有九。孺人生于嘉定辛已,卒于淳祐已酉,享年二十有九。甥德玉以咸淳己巳九月二十三日奉二柩合葬于文山之原。铭曰:魂气游变,血气尊亲。已子兄子,皆吾体身。霜露悽怆,礼乐鬼神。文山之原,昌厥后人。刻石陈洪。石高二尺、广一尺八寸、连铭二十三行、行三十字。正书娟媚似虞世南。文虎称“窃第还侍”,其为宋诸科进士可知。郡志不载,志称“奉二柩合葬”墓志仅署孺人张氏,此亦新异。 光绪癸未,予为李康侯择地北门大夫岭之岭头亭,于埕次得明《郑氏女圹记》,石高九寸,广一尺七寸,就地掩之。明郑女玘圹记,篆字,寸半女,玘名。郑氏,闽世家。生嘉靖已酉八月二十五日。曾祖炤,登成化丁未进士,选翰林院庶吉士,历升户部主事、员外郎、郎中,广东南雄知府,致仕。曾祖妣方氏,累封宜人,赵氏孺人。祖墇,封户部署郎中。祖母林氏,封安人。父云蓥,登嘉靖丙辰进士,历升户部主事、员外郎、郎中、浙江按察司副使、余兵杭嘉,寻转广西副使,提督学校。母陈氏,封安人。女幼而慧,为祖父母、父母所钟爱。稍长,习女工即精女工,习书史即通书史,依依重闱,慈孝之意蔼然。及笄,许适乐邑陈宪副瑞之季子长勉,少女二岁,有待而归焉。年十有九而夭。隆庆丁卯二月十六日也。语曰:“良玉善缺,”嗟嗟然 ![]() 同安金门林子树梅,字实夫,将门子也。工诗文,善古篆隶,能舞剑。尝枕石长啸,与海涛相答,因自号啸云。以神骨清癯,又自称瘦云。淘井得铁笛,人不能吹。林子 ![]() 《青原公墓志》石刻,嵌墓正中,籀篆二十二行,行八字,字一百七十六,大径寸,忠端公所书也。今释其文如左(下): 墓 志 (略) 释 文 於呼!是我赠考青原黄公之墓。於呼!公履仁导轨,隐德藏器。乃不于身,于其来嗣。於呼!公逝盖十八年,乃膺锡命,明年乙丑,文母旋自京师,乃葬我公。又明年,文母则逝。明年丁卯,始合葬于兹。於呼!惟二人作德,贻我来人。亦惟来人作德,我二人其享之。於呼!永世念哉,公行十九,小讳季春,字嘉卿,铜陵人,以字行。生甲辰,徂于丁未。妣陈氏,行三,生戊申,徂景避讳以景为丙,古通寅,盖百四十三岁,葬于县北之州市山。子长士珍,次道周、是肇封,假于有庙。时丁卯天启七年,男道周志。 又卧碑一道,在墓后。镌“青原糸穸”四大字。碑阴系以铭,篆文三十有五。独一 字考释未定,姑从阙疑。谦谦之山不可逾,绵绵相邱灵所都。五德四曜盘华趺,天潢天末天开图。文孙文子恭□□趋。 明《东川卢公墓志铭》,已被石工磨 ![]() 九仙山宋人题石 淳化元年五月,同游五人,吕文仲、卫克明、李昭瑀、元仁甫、疑浦字王之门中缺画记。楷书二寸“三峰数外小奇峰,滴翠凝烟倚半空。疑是巨灵分擘日,五丁偷得寄闽中。”正书,六寸,小华峰。赞皇李上交《八闽通志》交误作文辛卯人日游于是。正书,二寸半。按:李上交,皇祐二年以职方外郎知福州。乌石霹雳岩题曰:“本朝祀明堂之来年人日,假福唐守李上交”云云。仁宗以已丑改元皇祐,祀明堂之来年,乃庚寅。此称辛卯,乃皇祐三年。金粟台篆书,一尺七寸,嘉祐间知州事元绛书。《八闽通志》:金粟台在山之西麓,郡守程师孟以塔中王氏时所塑金粟像名石,上刻“金粟台”三字。郡守元绛篆。后绛之侄积中为守,绘金粟像于台侧。按:元绛嘉祐七年知州事,程师孟熙宁元年知州事。师孟守福州后绛七年,则金粟台命名亦绛、非师孟矣。《八闽通志》袭《三山志》之误,《闽都记》、《闽书》又袭《八闽通志》之误。光禄卿、直昭文馆、知军州程师孟公辟、同刑部郎中充秘阁校理陈襄述古、提点刑狱都官郎中沈绅公仪、转运判官屯田郎中湛俞仲谟、新湖北转运判官都员外郎刘彝执中、同提点刑狱内殿承制杜该伯通、通判军州都官员外郎马益损之游。熙宁元年冬题。正书三寸,状元峰南权转运使张徽、知军州事程师孟、权转运判官湛俞,熙宁二年七月游。正书,四寸。 提举常平江公著、转运判官檀宗旦、通判军州事吴亮、提点刑狱程遵彦,元符庚辰十月十八日同游九仙万岁寺,登金粟台。正书,五寸。公著字晦叔,桐庐人。宗旦字之美,池阳人。亮字君采,三衢人。遵彦字之邵,鄱阳人。叶彦成、乔叔彦、章叔虎、朱知菽同游。崇宁五年人日。行书,四寸。叶棣,字彦成,浦城人,崇宁四年知福州。乔世材,字叔彦,崇宁四年提点刑狱。朱英字知菽,提举学事。提举常平等事长沙何谊直浩然,走马承受公事、大梁张珪君端,知州事郡人张励深道同登金粟台。政和壬辰冬至后一日。行书,三寸。《通志》所载多误,多缺。永福张肩孟,皇祐五年进士。子励,熙宁六年进士;□熙宁九年进士,劝元符三年进士。政和三年闰四月初十日,闽清陈晋之、温陵李子中、林宪叔昭远、□□临漳吴可权、三衢祝达 ![]() 程晋道解帅事,将造行阙。前一日拉徐持志、刘仲高同访小华峰,登廓然台,憩野意亭。超然遐瞩,危岑列岫,尽落樽俎间。晋道此行若登仙,而居者无路挽留,不得从容物外之乐,殊为大恨。绍兴壬子季秋十一日。时侯仲勉以疾不至。正书,五寸,廊然台西。刘峤,字仲高,绍兴二年任提刑司。玄沙寺“飞山”二字额,乃峤书。齐安郑滋德象、吴兴刘峤仲高、颖川范正国子仪同饭素于万岁寺,烹茶金粟台,登三山阁观闽王所施织经及佛。时雪初霁,江山明润,顾望久之,遂过野意亭。绍兴二年季冬朔。辛炳如晦以干不至。篆书,三寸。辛炳,侯官人,元符三年进士。闽帅薛直老具饭于补山精舍,招赵表之。表之初自三衢来游三山。补山在山之东南隅,即九仙第一峰也。寺有高塔杰阁,金粟、平远二台皆甲于南闽。登台纵目领览,海□之胜,虽李太白骑鲸探禹穴、跨□登天门,其玩奇纳爽,无以异此。□源吕希祖山老、何晋之同集。绍兴十八年十月十三日正书,三寸半。薛弼,字直老,永嘉人,知福州。《郡志》有传。 陈休斋曾来。隶书,六寸。淳熙丙申秋。隶书,四寸。陈知柔,字体仁,又号休斋,永春人,绍兴十二年进士,详《东越文苑》,乌石、鼓山有题名。嘉定甲戌五月十日,包经父、罗端夫、强希晁、吴光明、赵宗强叔旦、潘牧之,蒋伯见载酒来谒啸隐赵叔思,遂登鳌顶。隶书,四寸。鳌顶峰。嘉定庚辰书云后三日,闽令赵希章率怀安簿赵汝夤会三山,同年序拜于补山,遂登平远台。至者邓夔、王万、郑清卿、赵与玖、林观过、赵与琳、潘继伯、赵汝□“□胜仙山到处行,崇台远目倍增明。西湖涨雪连空阔,万顷堆云接畛平。风起土囊衣袂爽,月浮海角酒杯清。悠然遐想尘埃表,欲去徘徊奈此情。”正书,二寸。按:宋宗子正奏,十取其五,附进士榜。赵希章,嘉定十年宗子正奏。潘继伯,字远慕;郑清卿,字子直;林观过,字自知,官粮料院;邓夔,字景韶。俱嘉定十年进士,闽县人。王万,字光大,侯官人。赵与玖,字仲英;赵与琳,字仲琅;赵汝□,皆嘉定十年闽中宗子正奏。赵希章、赵汝夤《郡志·职官》漏载。 九仙山元人题石 至正丙申仲冬朔日,同平人杨希尹台史、弟希 ![]() 九仙山明人碑碣《定光塔铭》邵武黄镇成撰文,见《通志》正德已卯,正月十有七日,饮平远台。许天祐、李祐、谢蕡三庠友喝韵漫兴。“风软香阶不动尘,阑干花影月侵人。星移云汉年华换,草上帘钩物色新。一榻乾坤容强项,扁舟江海载闲身。金罍酌尽元宵酒,歌舞欢腾万座春。心到休时自出尘,世间利欲最迷人。我如太白朝朝醉,谁似成汤日日新。花鸟也知千古梦,风埃空老百年身。闲将绿酒同君酌,为喜闾阎共得春。”烟霞病叟侯官林廷玉书。正书,二寸半,蓬莱峰。林南涧,成化癸卯陕西中式第一名,甲辰举进士,志有传。曹能始收其诗人《十二代诗选》,独乌石山霹雳岩一绝可诵。谢蕡,正德十六年进士,任直隶太平府,赠太常寺少卿,志有传。许天祐,嘉靖初福州府学贡生。游九仙观,酒半,庠友林 ![]() 九仙山国朝碑碣 重建三清殿碑记。顺治间,闽县林之蕃撰,碑存,文见《林涵斋集》。渴石隶书,一尺三寸。渴石,怜予命渴、名渴、心渴、石两无形,从兹渴得应消渴,留渴人来解渴情。隶书,四寸。 登平远台。“高台远眺白云天,树色江声对浩然。四野桑麻依雁序,九衢第宅绕歌弦。升平帝□垂无斁,□代师贞屡有年。六载征东逢此日,登临作赋感前贤。”康熙壬戌秋辰韩金镇定一氏题。草书,二寸半,此诗原无足录,以郡志失载其事,故特表之。乌石山邻霄台,有金镇与安尔玺康熙壬戌秋联吟诗序曰:辰韩金镇定一、凤凰山安尔玺琮侯奉天子命,从大将军克平闽海,功成班师,行有日矣。诗有“六年建旆驻炎方”是金镇与安尔玺自康熙十六年从征海上,至二十一年班师。施侯克复澎湖,在康熙二十一年,所云大将军,即总督姚启圣。 月朗风清行书二尺。乾隆辛已,郡守李拔题。行书三寸丹井流香行书一尺六寸乾隆辛已剑南李拔题。 登云台行书,一尺五寸。乾隆壬午,郡守李拔题行书四寸 南教场演武厅铭乾隆壬午,李拔,楷书。六寸。共二百一十九字。嘉庆十四年,闽中绅耆颂归安张巡抚师诚歼海寇蔡牵事。楷书三寸。 九仙山不署年代石刻 寺占鳌峰第一巅,七律一首。行书,五寸。涂登贤题。行书,三寸半。光孝观二断碑既无意义,亦无应验。中有“衣锦次第”之语,林侗《来斋金石考》云:彭木崖世居于山麓,其先人明季淘井,出石一片,广可逾尺,纵尺五六寸,刻文九行云云。又载:闽督李率泰割福城之东,以驻靖南王番兵。木崖移居衣锦里,偶置熨斗石上,轰然有声,石断为二。崖称二断居士,谓李公断东方地,移居后谶,石又断,皆应谶文也。 志载:于山光孝观二断碑“我有一庄园”云云,即《三山志·九仙光孝观于山碑记》中所引前人谶语也。彭木崖乃据《三山志》作伪矣。 此地异雪□五绝一首,行书,二寸半,平远台东。东源舒□□书“物色开玄圃,风云护石屏。朅来闲徙倚,宜醉复宜醒。”陈锡行书,二寸。 “古杏坛边石,奇哉一画屏。昔人曾此醉,吾可独为醒。”山阴何诏书正书,二寸,孔子《题吴季札墓》,李斯《绎山碑》亦称石刻,凡俗客偶尔涉趣题石,使后人知从前天地间曾有一我足矣,乃往往作丈二诗人,科名中人亦多坐此病。徐向聊吟五十六字。十三年夏六月宋人王问化、石友斋艺桃梅十五本行书、四寸,十三年上,当有年号。李公绶、方大年、郑应明等补山题词一百二十二字。正书,二寸半。词称补山高处,称癸丑中秋,不署年号,疑绍兴三年也。 怪石旁幽亭诗二十字行书,五寸平。山王□□俨然化城正书,一尺一寸。许侗题正书,五寸 壁立干霄行书,一尺六寸晋江陈继光书行书,三寸 护国禅院正书一尺 状元峰正书,三尺。天游山人书正书,六寸。蓬莱峰正书,五尺。罗山正书,二尺五寸。神游行书二尺。曾扬芳书行书,四寸。仙石正书,一尺。 一泓正书,七寸。露泉行书,一尺五寸。 鹤波正书,九寸。 仙屏正书,一尺五寸。平远台东。 丹井正书,一尺,廓然台北。 梯云正书,二尺。 仰止正书,一尺,鳌顶。 醒酒石,太监书,醉石李率泰书,修九仙山志者不可误为古迹。 李忠定公石刻止戈堂,李伯纪撰。《瓯粤铭》,当时想系勒于越王山之麓,磨灭已久,不可复考。乌石霹雳岩下孟庾题刻,忠定与焉,然不知其为谁笔。鼓山石门左刻石,则公领客来游,定为公笔。宁化草仓诗,乃公自吉戆谪福州,道宁化,憩草仓祠下时作也。行书劲削,尚完好。延平府治北《剑归碑》亦公手书,今尚存。其地名化剑阁,即雷焕跃剑处。雪峰枯木庵外有公及陈默等追游一,刻字已漫漶。枯木庵乃柽木,其中空嵌,故僧人以之奉佛,三十年来茶客多从后路往建郡,舆子相传,枯木可以止泻,日侵月削,不久庵毁矣。 朱子题石,闽中在在有之,然多假托者。摹“晦翁”二字于无名刻之旁,而山岩遂以生色。乌石山大“福”字为张元简书,好事者知朱子入闽,曾书“福寿康宁”四大字,遂强指以实之。“寿”字二丈四尺,在鼓山;“康”字三丈六尺,在长乐,宁字四丈八尺,在福清。邵武东门外,朱子楷书《黄文昭神道碑》,苍谒墓下,碑尚完好。 李唐时,碑碣之在今闽县侯官县者,录其目。 乌石山《盘陀和尚真身塔记》大足二年,在侯官县,详《乌石山志》 《怀道塔碑》李邕撰,并书,在今侯官县圣泉寺。 《怀一塔碑》皇甫政撰,并书,在今闽县圣泉寺。按:怀道、怀一二塔今存,碑俱亡。《三山志》:大乘爱同寺在东山瑞圣里,梁大同六年置大乘,十二年置爱同,皆律寺,异居而食同,故曰爱同。唐神龙中,律师怀道、怀一相继居之。会昌例废。大中十一年复之,合为一。尚星居,皇朝天圣元年主僧戒华始改禅刹,元祐中,门下侍郎许将请为功德院,有《西院大律师碑》,刘太真撰,于頔书。《三山志》:怀道、怀一,皆神龙间戒僧。按神龙元年乙巳,至三年丁未即改元景龙。是怀道怀一二碑当成于神龙之后。又按:尚星居乃寺中之院落,后戒华改为禅刹。 《西院大律师碑》刘太真撰,于岫书。在今闽县圣泉寺。详上怀一塔碑条下。代宗御书多宝佛额在今闽县圣泉寺。 乌石山李阳冰《般若台记》大历七年,在今侯官县,详《乌石山志》。 福州都督府《儒学治记》在今闽县。《三山志》记:府学旧州西北一里,大历七年,观察使李锜移城南。独孤及记、《闽都记》,唐福州都督府儒学在今布政司右、盐运司左。大历八年移建于城南。按:即今兴贤坊。《三山志》“椅”作“锜”。 福州《南涧寺上方石像记》贞元六年,欧阳詹撰,在今侯官县。《三山志》作天宝八载,误。详《乌石山志》。 石塔寺《无垢净光塔铭并序》贞元十五年,庾承宣撰,正书,在今侯官县石塔寺复壁中。详《乌石山志》 乌石山“初阳顶”三字《三山志》:贞元末,阎济美自婺州剌史为观察使,酷爱此峰太阳先升,因题石上云。在今侯官县,详《乌石山志》方山寺《章敬国师碑铭》在今闽县。权德舆撰,贾岛书。《三山志》:方山寺,清廉里,陈天嘉元年置。石床左右有柑橘木,味特甘,人或得之,可食不可窃。天宝六年敕号甘果山。有唐贾岛《章敬国师碑铭》。《闽都记》:方山寺有贾岛《章敬寺碑铭》。“寺”字,乃“国师”二字之误。《毬场记》在今闽县广积营将军山。《名胜志》毬场,唐剌史裴次元辟,合二十九景。次元记云:勒为二十咏、诗各一章,章八句。按:次元元和六年任。 《毬场山亭记》在今闽县将军山,冯审记。略云:次元政暇,燕游城之东偏曰左衙营,遂命开治二十九所,见于歌咏者二十篇。“冯审记”,《郡志》作“元和八年”,玩其辞意,在裴次元去后。 乌石山麓《惠安明应王庙碑》元和间立,在今侯官县,详《乌石山志》。《圣泉院记》太和四年,刘轲撰,在今闽县圣泉寺。 《上生院记》大中六年,剌史李贻孙譔,详《乌石山志》。 下邳郡《林夫人墓志》大中九年,褚符撰。在今闽县府学乡贤祠。 《闽迁新社记》大中十年,摄驿馆巡官濮阳宁撰,在今侯官县南涧寺东。详《乌石山志》 《新修神光寺碑记》咸通五年李勋撰,卢元正书并篆额,在今侯官县。详《乌石山志》。 《怀安县天王堂记》咸通六年,保蟾撰。在今侯官县。 《双峰院记》咸通六年,在今侯官县。 《修筑城北及创天王楼记》咸通中,驿馆巡官、乡贡进士卢标撰,在今侯官县。“薛老峰”咸通间书,在今侯官县。详《乌石山志》 《西禅寺记》咸通八年,在今侯官县西禅寺。 《重修子城记》文德元年,观察使林嵩撰,在今闽县 《报恩定光塔碑》莆田黄滔撰,在今闽县万岁寺。 《灵山毗沙门天王碑》莆田黄滔撰,在今闽县灵山。文见《黄御史集》及《郡志》《开元寺丈六金身碑》莆田黄滔撰,在今闽县开元寺。文见《黄御史集》《雪峰真觉大师碑》莆田黄滔撰,在今侯官县雪峰寺,文见《黄御史集》。 《司徒观察陈岩墓志》莆田黄璞撰,在今侯官县北门陈观察墓。文见璞集,及郑杰《注韩居七种》 《枯木庵记》天祐乙丑,在今侯官县雪峰寺。 《敕建琅琊王德政碑》天祐二年于兢撰,王倜正书。在今闽县忠懿王庙,为天下四大碑之一。 《灵津庙敕》漫灭不可读。 《八卦井刻》‘上元甲子癸丑,云云,在今闽县井楼门兜关帝庙内。按唐高宗、肃宗皆有上元年号,而无甲子,存以俟考。’郡志以翁承赞所撰藏经碑铭列入李唐石刻。按《三山志》:怀安太平寺,州东,本开元寺地。后唐同光元年,闽忠懿王折建。注曰:《寺碑》云:“地据灵山,芝山之麓”。忠懿于城西南张炉冶十三所,备铜蜡三万斤,铸释迦弥勒像。庄宗题为金身报恩之寺。又泥金、银万余两,作金银字四藏经各五千四十八卷,旃檀为轴,玉饰诸末,宝齿朱架,内龙脑其中,以灭蠹蟫。唐翁承赞碑而铭之,又造木塔七层。天禧中尽焚。庆历中修完。元丰中复灾,后太守程公命僧守恩新之。所云‘太守程公’非师孟,乃程之邵。师孟熙宁元年九月任,至熙宁三年十二月移广州。元丰乃符之误。及大观乃成,政和六年,更为神霄宫。建炎元年复为太平寺,三年敕奉仆安懿王神,遂以其寺之半为嗣王行府。绍兴五年因以为西外宗正司,据此,则太平寺成于后唐同光元年。《三山志》称,唐翁承赞碑而铭之,殆以赞为乾宁进士,故别之以唐云。 录宋莆田刘克庄夫人林氏墓志铭 有宋林孺人墓志铭第一行 福清林氏,自南渡百年,号□□□。君曾祖遹,龙图阁直学士。祖埏,第二行。 知沅州。父瑑,今为朝请大夫,直秘阁,母黄宜人。为余妻十九年,余第三行。 官不遂。江湖岭海,行路万里。君不以远近,必俱,尝覆舟嵩滩,十口第四行。 从死,获生。告身橐装,漂失且尽。余方窘挠,君夷然如平时。又尝泛第五行。 灕江,柁析舟漩,危在瞬息,君亦无怖容。余贫居之日,多君节缩营第六行。 薪水,未尝叹不足。即有禄米,君奉养服用□不改旧。盖其俭至惜第七行。 一钱,然于孤遗,则抽簪脱珥无所吝;其仁至不呵叱奴婢,然家务第八行。 剧易粗细,不戒而集。余历官行已,退休之念,常勇于进,为澹泊之第九行。 味每 ![]() 愈矣。复感风痺,神色逾好,不类病人。余垂满,君苦脾洩,饵岁丹黄第十一行。 芽百粒,不止。既亟,父老 ![]() 既逝,邑人相吊,如丧亲戚。既讣,乡之贤士大夫皆唁余曰:“孝敬慈第十三行。 顺,可为内则者,今亡矣!”君讳节,封孺人,生于庚戌十一月十七日第十四行。 亥时,殁于戊子七月六日辰时,年三十九。明年小祥之翌日壬申,第十五行。 葬于寿溪西刘之原。男曰昌、既冠,曰升。女曰靖、曰繁。升与二女皆第十六行。 夭,庶生一男、一女,尚幼。初,秘阁公夫妇贤闻一时,君清约似父,淑第十七行。 媛肖母。归余之年,黄宜人卒,又三年舅侍郎卒。执丧毁瘠,泣慕终第十八行。 身。事姑太硕人恭谨,处妯娌柔顺,待族戚有恩意,故自返柩至封坎,六第十九行原石多二字。 亲之哭者皆哀。而秘阁公与吾母之悲愤伤痛,过时而未平焉。君第二十行。 有至性,忠孝大指,皆暗与吾徒合。往年虏骑大入,余当从主帅督第二十一行。 战,君适患悬痈,呻吟 ![]() 耻。若之何以小妨大也。”余愧其言,即日渡江。临绝,尚惓惓姑、父。又第二十三行。 以昌属余,不忍诀。余曰:“鳏余身,拊而子,不使君有遗恨也。”君颔之第二十四行。 而暝。及是为双圹,复为冢舍,以读书休息。而今而后,可以修身俟第二十五行。 命矣。乃纳石藏中。铭曰:第二十六行。 黔娄、于陵仲子之妻远矣。世之妇人,鲜不以富贵利达望夫第二十七行。 子也。君则异是,以廉退为耆好,以义命为限止也。然彼健而第二十八行。 此废,彼寿而此夭者,则又何理也?嗟嗟乎!君,行路之所哀,况第二十九行。 恩谊与伦纪也。夫既无获于彼,则宜有传于此也!乌乎,悲夫!第三十行。 承议郎新通判潮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莆田刘克庄□□。第三十一行。 此石光绪丙子刘氏裔孙澹斋上舍修祖茔取出,拓数十纸,以一纸致侯官杨观察浚,复纳石圹中。按:林遹,格子,字述中,福清人。元符三年进士,终龙图阁学士,赠少师。详《通志》。《郡志》未刻。《洪塘志》、《闽会水利故》:子埏,以遗恩授监税,为漳浦丞,知潮阳县。积阶奉直大夫。志附父遹传。据墓志,则曾知沅州。孙瑑,字景良,与兄璟、瑰同登淳熙十一年进士,知兴化县,改知全州,又改袁州,俱引疾不拜。志附祖遹传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