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峡人家简介 三峡人家风景区,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西陵峡内,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,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,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,面积14平方公里。三峡人家石牌之美,美在“湾急、石奇、谷幽、洞绝、泉甘”。 三峡人家景点介绍 三峡人家
三峡人家 三峡人家是三家人家风景区的简称。位于三峡之一的西陵峡腹地,地处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,是“两坝一峡”旅游线上的中心地段,依山傍水、风景如画,历史的车轮好像有意在此停止了前进,遗留下一片古老而又充满神奇的世外桃源,供世人寻觅历史的遗踪。
水上人家 水上人家 水上人家在龙进溪水与长江的交汇处,几只古帆船迎风而立,小渔船撒开了渔网,初峡亭精巧别致。许多三峡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船上,常年以打鱼为生,在水上流动,和风浪搏击,与渔船为伴,形成了“水上人家”。如今渔民生活虽然改善了,但这种古老的习俗却长久地保存了下来,年轻一代仍然撒网捕鱼,风里来雨里去,延续着这种古老的渔文化。 溪边人家 溪边人家 溪边人家依山傍水,一半着陆,一半入水,在群山的环绕下,伴着青山绿水、斜阳草树、雾霭烟雨,如诗如画。溪边大石头上,几位山里妹子在捶洗衣服,唱起了热烈缠绵的情歌,棒棰捶在石板上,发出清脆的响声,似在演奏一曲深情的恋歌。 山上人家 山上人家
明月湾 三峡第一湾 明月湾 三峡第一石 灯影石 灯影石中最负盛名的是沙僧石,被誉为“万里长江第一石”。它矗立在悬崖绝壁之巅,呈蘑菇状,重达100余吨,底部的承重截面仅200余平方厘米,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载近半吨的重量,堪称世界奇观。
“唐僧师弟立山头,灯影联翩猪与猴” 郭沫若 石令牌 石令牌据《东湖县志》载:江南有巨石横六七十丈,如牌筏,故名石令牌,石牌地名即由此而来。石令牌高32米,顶部宽12米,底部宽13米,厚约4米,重达 4300余吨,远观之雄伟壮观,气势非凡。 甘液亭 甘液亭 因其内有泉眼四季不涸得名,而泉水清凉甘洌并富含硒等微量元素,是优质的天然矿泉水。据查当地土家居民常年饮用此泉者,不仅无病不疾,身体健硕,就连耄耋老者也是口齿清晰,精神矍铄.。
琴鹰瀑的传说 大禹治水黄牛开峡之后,上天派九条龙前来巡视,走到三峡人家,黄龙被三峡人家美丽的景色吸引,化为英俊少年,游历于山水之中,途中遇上了美丽的鹰姑娘并且一见钟情。从此,他与鹰姑娘白天登高望远,观灯影石,赏明月弯,晚上登邀月亭对酒当歌,日子过得浪漫而又富有诗意,他乐不思蜀,流连忘返以至触犯天规,上天雷霆大怒,挥手成沟,将黄龙和鹰姑娘隔开于峡谷两岸。黄龙伤心不已,想起要与心上人永远分别,眼泪排山倒海一样涌出,哭成了黄龙瀑。而痴情的鹰姑娘从得到坏消息的那一刻起,眼泪便止不住的像琴弦一样丝丝缕缕往下流,变成了琴鹰瀑。从此以后不管天旱还是涨水,黄龙瀑和琴鹰瀑从来没有干涸过。问人世间什么是永恒,这就是永恒。 巴王寨
巴王寨
巴王寨多是用一些巨石和圆木垒成,从建筑风格上即可窥出古代巴人的彪悍和野蛮。建在灯影峡半山处,易守难攻。里边汇聚了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器物。太极图、三国古战车、纺织和农耕用具,还有刀枪剑戟斧钺勾叉,不一而足。 蛤蟆泉 灯影峡南岸扇子山下,原有一大石豁然挺立,好似一只张口吐舌、睁眼鼓腮的蛤蟆,其背后的一股泉水四季长流不息,水清味甘,是烹茶、酿酒的上好水源,这就是著名的蛤蟆泉。 石牌抗战纪念馆 抗战第一馆 石牌抗战纪念馆 石牌抗战纪念馆是三峡地区第一个综合性抗战纪念馆,修建在当年抗战的军事遗址之上,馆舍面积440平方米,由凭吊缅怀大厅、多媒体展览厅、图文展览厅、实物展览厅四部分组成,收藏珍贵实物200余件,珍贵图片近100幅。公元2003年3月,宜昌市人民政府将石牌抗战纪念馆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。 杨家溪漂流 杨家溪漂流
三峡诗词欣赏
峨眉山月歌 (唐• 李白) 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。 夜发清溪向三峡,思君不见下渝州。
荆门浮舟望蜀江 (唐• 李白)
春水月峡来,浮舟望安极。正是桃花流,依然锦江色。 江色绿且明,茫茫与天平。逶迤巴山尽,摇曳楚云行。 雪照聚沙雁,花飞出谷莺。芳洲却已转,碧树森森迎。 流目浦烟夕,扬帆海月生。江陵识遥火,应到渚宫城。
咏三峡(四首) 陈毅 少小出三峡,风物昼夜看。总嫌太狭窄,吴楚天地宽。 弱冠去国日,如今四十年。江山仍画里,人物已超前。 蜀道真如天,江行万山间。每到狭窄处,总破一重关。 峨岷高万丈,夔巫锁西风。江流关不住,众水尽朝东。
出蜀过三峡 刘伯承 微服孤行出益州,今春病起强登楼。海潮东去连天涌,江水西来带血流。 壮士未埋荒草骨,书生犹剩少年头。手执青锋卫共和,独战饥寒又一秋。
三峡人家歌谣欣赏
可怜牵船人,水湿半头裤,一步千滴汗,双手攀石路。
三尺白布四两麻,脚蹬石头手扒沙。一步一滴辛酸泪,恨得要把天地砸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