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堂寺位于陕西户县圭峰山北麓,距西安约50公里,东临沣水,南临终南山,是国务院确立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。该寺约创建于东晋末年,因以草苫为寺中一堂屋顶,故名。北周时毁,唐宋以后多次重建,今有大殿三间及鸠摩罗什舍利塔等。 现存草堂寺,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国逍遥园内的一部分。后秦国王姚兴崇尚佛教,于弘始三年(401年)迎请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,住逍遥园西明阁翻译佛典,后在园内建草堂寺,供罗什居住。由于鸠摩罗什译经场以草苫盖顶,故得名为“草堂寺”。在鸠摩罗什主持之下,译经场中有译主、度语、证梵本、笔受、润文、证义、校刊等传译程序,分工精细,制度健全,集体合作。据记载,助鸠摩罗什译经的名僧有“八百余人”,远近而至求学的僧人三千之众。故有“三千弟子共翻经”之说。 诗词 南北朝·刘孝先《草堂寺寻无名法师诗》 飞镜点青天,横照满楼前。深林生夜冷,复阁上宵烟。叶动花中露,湍鸣暗里泉。竹风声若雨,山虫听似蝉。摘果仍荷藉,酌水用花传。一卮聊自饮,万事且萧然。 唐·无可《金州冬月陪太守游池》 残腊雪纷纷,林间起送君。苦吟行迥野,投迹向寒云。绝顶晴多去,幽泉冻不闻。唯应草堂寺,高枕脱人群。 宋·王安石《对棋与道源至草堂寺》 北风吹人不可出,清坐且可与君棋。明朝投局日未晚,从此亦复不吟诗。 宋·孙鳌《草堂寺》 双树轮囷五百年,开华结实两争妍。我来问道师知否,祖意元无法可传。
|